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制造的基础和根本。小到电子✅产品的性能提升,大到国之重器的安全可靠,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创新和应用。
2023年,广州市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产值超3600多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0家,为广州的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近日,广州市举办新材料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设置需求发布、新材料产品成果推介等环节,推动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与应用推广建筑检测。活动上,专家指出,近年来新材料技术呈现出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建议广州配套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力度发展新材料产业,助力“广州制造”迈向“广州智造”。
新材料,指具有优异性能和功能的㊣材料,涵盖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制造材料等多个领域。作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底盘”之一,新材料产业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产业链降本增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在“双碳”战略和新材料技术的推动下,低碳和轻量化成为了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广汽研究院材料科科长李波介绍,从新能源汽车用材来看,“以塑代钢”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塑料、复合材料等汽车用非金属材料比例持续上升。据统计,如今我国每台汽车改性塑料的✅用量达到了180kg。在汽车轻量化的驱㊣动下,预测到2027年该数值将达到270kg,增长将近一倍。
作为广州聚焦先进制造的龙头企业,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简称“广州工控”)在新型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均有布局。广州工控科技创新部总经理杨晓光告诉记者,“我们既是需求方,也是供应方。先前在新材料方面的业务,多是基于集团的存量企业进行布局。未来,我们希望布㊣局更多增量企业。”杨晓光介绍,广州工控已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在南沙、增城、黄埔均建设了产业园区,打造“创新孵化-规㊣模化生产-交易与商务服务”全链条产业载体和服务平台,全力㊣支持新材料项目在广州落地发展。
数据显示,在国家政策和下游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高速增长。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8万亿元,增长了750%。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0万亿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及应用,此次供需对接活动设置需求发布环节。从各企业发布的需求来看,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现场,不少链主骨干企业提出了采购或者共研的需求,以快速推动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需求,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大力发展先进石化材料产业链、前沿新材料产业链、新型显示用材料产业链、集成电路用材料产业链、汽车用材料产业链、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等多个细分产业链,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核心零部件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关键技术影响着高端装备性能的发挥。像航空发动机上万个零部件,70%以上需要各种涂层处理,以达到温度、硬度等方面要求。”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德长指出,核心材料与表面技术对产业发展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年来新材料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2022年,广州就提出了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规模到2024年要突破4000亿元的目标。
“发展新✅材料产业,既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更需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曾德长表示,他表示,广州科研㊣资源丰富、市场应用广阔,在新材料㊣技术产业化落地上具备优势,应配套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从研发到应用的对接联系,加大力度发展新材料产业,助力“广州制造”迈向“广州智造”。
在对接会现场,黄埔材料院和臻泰生物、广汽研究院和金发科技、安捷利电子和方邦电子、广州美维和东硕科技、小鹏汇天和恩高光学、浦发银行和广东聚华等6个项目合作签约,现场达成签约近3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在制定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首版指导目录聚焦新型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合成生物产业等重点领域,面向电子新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前沿新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等方向进行征集。待指导目录出炉后,将发布申报指南,支持应用企业采购《指导目录》内的产品,推动新材料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行业协会也在发力。对接活动上,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启动了“名品好材”征集活动,该活动将以定期征集㊣汇编、全年全域推介的方式,通过公共平台为企业产品搭建广阔的供需对接、推广宣传和场景应用渠道,推动新材料产品在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领域的应用。